阿盟在线_内蒙阿盟资料
阿拉善盟在哪里 阿拉善盟在内蒙古最西端。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106°52′,北纬37°21′~42°47′,西与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银市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shuangbaotai.net/sbt/12292.html发布于 2020-11-1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兴趣知识网


1698年),徙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族弟纳扎尔玛穆特之子阿喇布珠尔,率部西藏礼佛,归路被阻,请求内附,清廷赐牧党河、色尔腾地方。1729年阿喇布珠尔之子丹忠晋封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以后移牧额济纳河流域。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两旗上不设盟,直属清廷理藩院管辖。
民国时期,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直属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宁夏护军使和宁夏省兼管两旗徒具虚名。期间,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巴格(乡)设县级建置。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1954年4月,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为专区级地方政权,隶属宁夏省管辖。同年10月,因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蒙古自治区易名甘肃省蒙古自治区。1955年3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11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1956年2月,设立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58年4月,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为自治区派出机构,盟府迁三盛公;同年8月,巴彦浩特市撤销,恢复镇级建置。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变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额济纳旗划归甘肃酒泉地区管辖,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历时10年。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重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为专区级建制,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巴彦浩特。
历史以来,在大漠南北、长城内外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行国汗廷之间的征战中,在中原汉族人民和北方羌族、月氏、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吐蕃、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经贸交流和彼此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纵贯东西、进入西域,横跨大漠、沟通中亚的草原“丝绸北道”,黑城即为这条十字交通线的枢纽。在今天的白河岸边、兰山要塞、戈壁绿洲、瀚海大漠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史前遗存、商周遗址、古郡重镇、万里长城、关隘要塞、城堡烽燧、屯田遗迹、冶炼场所、汉元墓葬、古代岩画、居延汉简、黑城文书、亲王府邸和白教寺庙构成了阿拉善地区灿烂绚丽的历史文化。
阿拉善盟各族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明末清初,土尔扈特人坚持抗击沙皇俄国的渗透、扩张和入侵,捍卫祖国主权和民族利益,万里东归,回到祖国怀抱,建立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近代史上,阿拉善旗各族人民响应义和团运动,向外国列强宗教侵略势力发动进攻,攻陷建有城堡的“三圣公”教堂,赶走了洋教士。1925年以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人以及苏联顾问乌斯曼洛夫和奥希洛夫等到阿拉善旗宣传革命思想,共产国际战士奥希洛夫牺牲在阿拉善草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派周仁山、苏剑啸等人到阿拉善地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王公上层,引导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党多次派遣地下工作者进行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争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民族上层和平起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阿拉善地区争取人民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发挥中坚作用,何子成、曹动之等革命者和共产党人把鲜血和生命献给了阿拉善的民族解放事业。